張敬錄掩埋在泥土里的繁華京都散文
是一幅《清明上河圖》讓我走進這座集市繁榮的汴梁古城:是一部《東京夢華錄》讓我穿越近千年的京都盛世。更是古開封的無窮魅力,讓我不止一次地產生了對“五千年文明看河南,上千年繁華看汴梁”的感念。
追尋千年,夢回汴梁。開封,您這座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名城,從魏惠王遷都到此,先后歷經后梁、后晉、后漢、后周及宋、金七個朝代的京都變遷。因而冠以“七朝古都”之美名。
五一假期,我終于登上您那高大巍峨的城墻。那一塊塊厚重的古城方磚,經過唐風宋雨,金元明清的侵蝕,仿佛是一部耐人尋味的人文歷史。它記載了這七座古都的繁華,也記錄了北宋京都的興盛與衰落。站在古城的居高點:繁臺春色、鐵塔行云、金池夜雨、州橋明月等“汴京八景”盡收眼底。我目睹這座現代化的城市,仿佛走進了那個令當時世界各國向往、朝拜的地方。
宋代的開封是中國歷史前所未有的繁盛時期。開封擁有比洛陽、長安更為便捷的交通優勢。地處中原,是東西南北交匯的中心。有運河、汴河等水陸交通之便。汴河、蔡河、五丈河、金水河貫穿東京汴梁。各地貨物又通過水路交通源源不斷地輸入汴梁。因此,汴河不僅是全國經濟大動脈,而且是趙宋王朝的生命線。
一千多年前的開封古城曾是中國,乃至世界最大、最繁華的都市。在這座東京帝都里生活著余萬人。當時的城市如何布局,城里住著哪些人?人們如何在這里生活,今天只能通過一本書和一幅畫來將它還原。那就是《東京夢華錄》和《清明上河圖》。
晚上,我翻開那本《東京夢華錄》去尋找北宋東京的豪華宮廷。從官署的處所到城內的街坊,從飲食的起居到歲時的節令,從歌舞曲藝到婚喪習俗......這些更讓我感受到北宋經濟的繁華盛世。
翻開它,猶如打開時空間的大門,那一邊是相隔千年的熱鬧集市:商鋪酒肆林立,南北美食具備。店家往往是:夜市三更盡,五更短暫又開張。那些說書、小唱、傀儡、雜技更是讓看客們看得夜闌時分,方興未艾。其次是瓦舍、勾欄的熱鬧場景。以小唱出名的徐婆惜、封宜奴:以講唱出名的楊中立、張十一、趙世亨等他們的講唱開辟了中國章回小說的先河。
在“歌管樓臺聲細細”的詩情雅韻里,在州橋明月的京城府地,難以想象的是:那些民間藝人依靠的是一大批觀眾的欣賞和掌聲來打磨他們的技藝。于是乎,便有了:尋常巷陌陳羅綺,幾處樓臺奏管弦和舞低楊柳樓心月,歌盡桃花扇底風的太平盛世。從《東京夢華錄》的字里行間,來復原這座深深埋藏在地下的繁華都市。那喧鬧的城市最重要主題元素要屬五彩繽紛的元宵燈市。在那燈火輝煌的夜晚,曾一度出現: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寶馬雕車香滿路。鳳簫聲動,玉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!钡囊谷绨讜兊陌邤桃故。如此良宵美景,文人雅士吟詩作賦、情人們花前月下幽歡,美好的時空在這里定格。
《清明上河圖》以全景式的構圖,真實細膩地描繪了大宋宣和年間的郊野風光。畫面以全景、遠景、近景、中景、特寫的景別方式,描繪了郊野風光、虹橋游人、貿易街市......近景描繪清明時節的田園景象。疏林薄霧、農舍酒家相互映襯。農夫務農,駱駝長長。一行挑夫、騎馬、抬轎、乘轎的客官匆匆趕路;中景以虹橋為中心,描繪汴河兩岸繁華而又閑適的生活。虹橋上,人來人往,熙熙攘攘。逆水而上的大船橫臥河中,船夫奮力撐篙。路上車馬喧闐,飲食攤店比比皆是;遠景描繪了汴梁街市繁華的情景,市厘之居,商家店鋪鱗次櫛比。官府、民居雜處其間。茶坊、酒肆、腳店、肉鋪、廟觀令人目不暇接。羅錦匹帛、香火紙馬、醫藥門診、星相卦攤等三教九流、五行八作都忙中有序。行人摩肩接踵、商賈往來不斷。士紳官吏、小販僧人、富家子弟、行乞老人、男女老幼一目了然。整幅畫面通過張擇端的傳神之筆,緊湊嚴密,起伏有節,雖充盈方寸之內,卻體現了百里之回的宏偉氣象。
這樣深厚的城市氛圍和商業氣息,深深地吸引著當時世界各地留下觀注的目光。四夷朝貢,曾無虛歲。高麗、印度、越南、日本和東南亞等地的外交使節、客商源源不斷地來訪開封,還有上百名猶太人遷徙而來,很快便融入到繁華的市井生活中。
如今,河南開封,按照《清明上河圖》1:1比例還原的歷史文化主題公園。宋代的民俗活動表演,分散在園區各處,為我們展現了上千年以前北宋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生活。每個瓦舍都有數量不等的表演勾欄。內設戲臺、后臺、觀眾席等。表演的內容包括說書、小唱、雜劇、皮影、散樂、舞蹈、角抵、雜技等。東京的東角樓一帶是瓦舍、勾欄最集中的地方。其中大小勾欄五十多座,最大的可容納數千人。這些場所既是娛樂中心,又是商業中心。這些娛樂業已成為今天河南開封旅游開發、商貿發展的一項支柱產業。
八卦開天地,人文亙古今。在汴梁八景名勝中,最著名的要屬“州橋明月”了。州橋橫跨汴河,貫通御街,橋下流水潺潺,橋上人流如織。月明之夜,“兩岸夾歌樓,明月光相射”。臨橋賞月,令人心曠神恰。
州橋在歷史上久負盛名,《水滸傳》中的楊志賣刀的故事就發生在州橋之上。魯智深到拔垂楊柳的故事也發生在州橋附近的相國寺里。在當時,州橋南東建有一座明月樓,供人憑眺吟詩。詩人王安石曾留下:州橋蹋月想山椒,回首哀湍未覺遙。今夜重聞舊嗚咽,卻看山月話州橋。的優美詩句。
州橋的繁華,歷經金元的洗劫。讓這座“萬國咸通,富麗甲天下”的汴梁古城走向衰落。歷史的大手筆又啟開了宋金鼎立并存的局面。從此,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便開始了“暖風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”的醉生夢死的生活。于是,南宋詩人范成大在州橋經過時曾留下:州橋南北是天街,父老年年等駕回。忍淚失聲詢使者,幾時真有六軍來?的詩句。并發出這樣的感嘆:南望朱雀門,北望宣德樓,皆舊御路也。
今天的開封早已不是歷史上所記載的那個汴梁。歷史上的汴梁早已隨著黃河數次泛濫和沖刷,被泥沙深埋于地下。然而,歷史的輪回在年8月,讓這座“頭頂一條河,腳踩六座城”的開封古城重現天日。州橋開始了搶救性的發掘。在不久的將來,州橋明月的美景將展現在世人的面前。
夕陽西下,我登上高大巍峨的龍亭,極目遠望,眼前的龍亭仍然保持著清代“萬壽宮”的建筑風格,南北中軸依次排開:午門、玉帶橋、嵩呼、朝門、龍亭大殿......那宏幅巨制的殿宇,既有北方建筑的宏偉氣魄,又有南方建筑秀麗典雅的風格。作為長達年之久的東京古城達到鼎盛的輝煌?上Ы鹑巳肭,北宋皇宮建筑亦遭大火劫難和黃河水患。頃刻間,宏偉的宮殿蕩然無存。洪水帶給開封人無窮無盡的災難,把無數的風流故事掩沒在長達十三米的地下泥沙里。
觸摸歷史,感知人文。如今,在大宋皇宮遺址上只留下龍亭這座古建筑,它坐北朝南,高踞臺基之上,屹立挺拔。臺階中間是云龍圖案。登上平臺,四周有石欄圍繞。大殿重檐歇山式建筑,十分壯觀。遠處的開封鐵塔依然高聳云端,熠熠生輝。
開封、汴梁這個素有“七朝之都”的古城,是用一種煙火,一種山水、一種都市繁華的素描和《清明上河圖》的細膩彩筆勾畫出來的。是用《東京夢話錄》和一種詩詞歌賦里的文字勾勒出來的一種文明城市的符號。這一座座豪華宮廷像是歷史的見證者,在這沉積掩埋的泥沙里積累、凝固......
開封古老城,汴梁天下無。作為當時最繁華的都市東京開封她那無窮魅力,讓每位游客流連忘返。
轉載請注明:http://www.crochetonatrain.com/kfly/66099.html